作曲系
  
作曲系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曲系 > 新闻快讯

后调性音高组织理论体系前沿讲堂——后调性音乐中的音高组织体系、技法及分析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4/3/14 10:55:59   


为加强我校人才培养,开拓作曲系后调性音乐研究的视野及思路。由作曲系与研究生处共同主办的后调性音高组织理论体系前沿讲堂,将邀请上海音乐学院贾达群教授“后调性音乐研究”课题团队于2024年春季学期来我校开设“后调性音高组织理论体系前沿讲堂——后调性音乐中的音高组织体系、技法及分析”的系列讲座。

该讲座将从后调性音乐的音高组织、作曲技法、相关理论及实践等方向,聚焦后调性音乐中各理论体系的发展与理论扩展情况,以广博的视角对后调性音乐中诸多核心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及论述。

该讲座团队由贾达群教授担任负责人,团队成员有王中余教授、郑艳教授、杨和平教授、许琛教授、康长安副教授、杨珽珽副教授、段文晶讲师、赵晶讲师、王艺播副教授、王娟讲师共十一人。

 

讲座内容及主讲人

 

 

第一讲 中心到核心的衍变,自由与逻辑的博弈——后调性音乐与音高组织发展之我见

主讲人:贾达群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时间:2024年3月8日(周五)14:30-17:30

地点:教学楼201智慧教室

 

第二讲 时间与空间,结构与延长——广义申克音高组织矢图

主讲人:杨和平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时间:2024年3月15日(周五)14:30-17:30

地点:教学楼307教室

 

第三讲 十二音——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法及其扩展

主讲人:段文晶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时间:2024年3月22日(周五)14:30-17:30

地点:教学楼307教室

 

第四讲 自由无调性——第二维也纳乐派早期创作中的音高组织

主讲人:王艺播 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娟   浙江外国语大学讲师

时间:2024年3月29日(周五)14:30-17:30

地点:教学楼307教室

 

第五讲 音程循环与对称阵列——乔治·珀尔的十二音调性理论与实践及其扩展

主讲人:赵晶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时间:2024年4月12日(周五)14:30-17:30

地点:教学楼307教室

第六讲 音级集合——阿伦·福特的无调性音高结构理论及扩展

主讲人:王中余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时间:2024年4月19日(周五)14:30-17:30

地点:教学楼307教室

 

第七讲 作为集合的三和弦映射系统——新里曼理论及其拓展

主讲人 许琛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时间:2024年4月26日(周五)14:30-17:30

地点:教学楼307教室

 

第八讲 音乐参数的变换及其网络——大卫·列文的广义音程变换理论及其扩展

主讲人:康长安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时间:2024年5月10日(周五)14:30-17:30

地点:教学楼307教室

 

第九讲 基于“频谱”的音声结构

主讲人:杨珽珽 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时间:2024年5月17号(周五)14:30-17:30

地点:教学楼307教室

 

第十讲 新音阶——后调性作曲的一种音高组织模式

主讲人:郑艳 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24年5月24日(周五)14:30-17:30

地点:教学楼307教室

 

 

主讲人介绍

 

贾达群

贾达群,作曲家、理论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副会长、音乐分析专委会主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音乐与舞蹈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学术委员、《音乐研究》《音乐艺术》《音乐探索》等学术期刊编委。

主要音乐创作有:大型交响乐作品5部、室内交响曲2部、协奏曲7部、民族器乐协奏曲4部、歌剧1部、舞剧2部、弦乐四重奏4部、声乐套曲1部、打击乐作品5部、各种室内乐14部等。数部作品获国内外作曲比赛奖项,出版个人作品专辑唱片9张(Naxos)(SMPH)(CRC)。

主要理论研究有:撰写、发表和出版数十篇(部)有关音乐创作和分析理论的研究论文与著作。论文《结构对位》《结构分析学导引》,专著《结构诗学》《作曲与分析》等获国家级科研优秀成果奖。完成国家社科和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3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

 

杨和平

博士、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中国音乐创作研究中心主任、科研处处长、《黄钟》编委。主要从事曲式理论、申克理论、后调性音乐理论、歌剧与协奏曲、中国当代音乐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谭盾歌剧研究》、译著《调性音乐分析:申克方法》以及在《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黄钟》《人民音乐》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形式延展与技法探索:中国当代室内歌剧研究》,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曾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东盟音乐周论文一等奖、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论文一等奖。

 

段文晶

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现为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2005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钱仁平教授;2008年任教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担任作曲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201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贾达群教授;2016年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至今。在此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其中在2007年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节“勋伯格研讨会”的论文、作品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所提交论文荣获三等奖。在学术研究领域,多篇有关音乐创作、音乐分析、音乐教育和教学的学术论文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并承当了多项省市级重要科研项目。

 

王艺播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理论博士,东北石油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作曲技术理论及后调性理论研究,20世纪歌剧研究与中国当代歌剧研究及以音乐分析为基础的戏剧性关联研究。管弦乐队作品有交响音诗《沃土》。戏曲剧本有《一文钱》和改编自同名歌剧戏曲剧本《唐·帕斯夸莱》。代表论文有《论〈浣纱记〉对昆剧音乐体制的影响》《郭文景歌剧〈骆驼祥子〉的艺术解释》《至繁至简——论〈后调性音乐导论〉(第三版)》等。主要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后调性歌剧中的结构对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复调思维与形态研究》等。

 

王娟

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讲师。2010年保送至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攻读音乐分析专业硕士学位,师从田刚教授;201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音乐分析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贾达群教授;2019年,任教于浙江外国语学院至今。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作曲家及作品研究、现当代德奥部分作曲流派及作曲家研究,参与合著1部,代表论文有《论拉威尔管弦乐曲<波莱罗>的音色变奏特征》(2012)、《新昆剧风<梦蝶>的配器分析》(2013)、《拉赫曼器乐具体音乐观念到具体音响的研畿——<压力>的谱式、奏法与组织逻辑》(2018)、《安东·韦伯恩声乐作品研究》(2019)、《勋伯格自由无调性音乐的交混特征》(2021)、《高师〈基本乐理〉课程的“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研究》(2022年)等。目前主持、参与的省部级、厅局级科研与教学改革课题共4项。

 

赵晶

出生于中国沈阳。十三岁时开始学习作曲。199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199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200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攻读作曲硕士学位; 2013年为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作曲技术理论方向,师从贾达群教授;201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交流访问。现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录音艺术专业。在多年的教学与创作过程中,她尝试了传统、现代、古典、民族以及流行音乐等多方面的创作元素。创作了独奏、重奏及交响乐队等各类器乐作品。此外,曾承担上海市教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艺术类人才特别项目等,并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王中余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及音乐分析专委会秘书长,上海市浦江人才。曾受邀撰写《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中“前沿音乐分析理论研究”与“音乐分析”两门课程的编写提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方现当代音乐分析体系与方法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拉威尔室内乐研究》。出版专著《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在音乐类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开设《曲式前沿理论研究》《申克分析法》《音级集合理论与无调性音乐分析》《前沿音乐分析理论研究》等课程。

 

许琛

博士,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分析学学会会员,国家公派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约瑟夫·内森·斯特劳斯(Joseph N.Straus)】。获2014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入选2015年中宣部青年拔尖人才会评,福建省高校科研杰出人才,福建师大宝琛计划“高端人才”。主持完成有国家社科艺术学一般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福建省社科等多项课题。参与合著《后调性音乐中的音高组织体系、技法及分析》,出版专著《算法与音乐分析》等多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福建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开设《前沿音乐分析理论研究》等课程。

 

康长安

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音乐分析)博士,河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主任,副教授,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开封市音乐家舞蹈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会员。多年来,致力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发表《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作曲技法研究》《大卫•列文“广义音程与变换”理论研究与应用》《广义集合理论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著有《中外音乐欣赏》(合著)《配器法》(合著)等,参编《大辞海•音乐舞蹈卷》;主要作品有钢琴组曲《菊城新韵(八则)》(2020)、古运河(河南)系列文化纪录片同名主题曲《留给大地的思念》(2021),河南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22年度优秀歌曲《奔向太平盛世新时代》(2022)等。

 

杨珽珽

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国 GREAM 协会当代音乐分析青年研究员。2013-2015获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就读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2016年获得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2016-2021在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科研。

出版译著《频谱音乐:构建模型与创作技巧》、梅西安作品集《对耶稣圣婴的二十凝视》等,出版个人硕士论文《罗奇伯格<第二交响曲>研究》,并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爱乐》、《文汇报》等刊物发表众多论文与乐评。2015-2016年间受邀于法国IRCAM中心参加声音分析小组的研究与实习,曾受邀赴欧、美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

 

 

郑艳

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理论(音乐分析)、学科教学(音乐),致力于音乐与哲学的跨学科研究,出版有《结构主义视域下的序列主义音乐研究》等2部专著和1部译著,在《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译文40余篇。

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青年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等。



                                                                                                                         作曲系

                                                                                                                     2023.3.14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九州体育ju111(中国)公司官方网站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